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潘石屹向耶鲁捐1000万 美高校易吸巨额捐款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哈佛大学等著名高校校长的主要职责,第一是找钱,第二是找高水平教授。没钱就请不来高水平教授,学校的名望就难以为继。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学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公共卫生学院不像商学院[微博]和政府学院那样知名,来捐款者寥寥无几。但公共卫生研究是世界性的,很多研究要到世界上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进行,比如埃博拉病毒暴发的非洲国家,靠这些国家提供经费显然不现实。香港陈氏兄弟这笔巨款对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来说很有意义,为此哈佛同意以其父亲的名字冠名公共卫生学院。
哈佛大学美中经济关系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赵云龙对记者说,美国教育界捐款传统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大批学校创建之初。其中,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更是开了捐款制度的先河。1638年,一位叫约翰·哈佛的牧师在临终之际捐出其全部积蓄的一半约700多英镑和400本书给波士顿当地一所名叫“新市民学院”的学校。1639年,马萨诸塞海湾殖民议会决定将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即后来的哈佛大学。可以说,哈佛大学从一开始就是靠捐赠起家。这种传统延续至今,不仅有校友的捐款,还有社会各界的捐款,加起来恐怕有300多亿美元,比一些小国家的外汇储备还要多。
吸引捐款有诀窍
据赵云龙介绍,哈佛大学能够成功吸引大笔捐款,与其较好的管理方式分不开。哈佛大学有基金管理公司,对学校和吸引来的捐款用经营公司的模式管理,严格、科学地进行成本核算,学生和研究成果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公司吸引投资的多少。
纽约市教育局退休官员、华尔街犹太升学顾问公司高级合伙人袁德坤教授说,哈佛大学等美国高校的校长和管理当局能够以身作则,把校园最好的建筑留给图书馆和教学、科研场所,校长办公室一般都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以向世人证明大家捐来的钱用在了刀刃上,而不是用在校领导的享受上,捐款者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放心大胆地捐款。捐赠制度完善、操作规范是哈佛能够长期吸引校友和社会各界捐款的关键因素。
美国高校校友会在吸引捐款过程中也功不可没。学校认为校友是潜在捐款者,学校为此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把毕业生详细信息录入其中,对学生成长轨迹进行分析,看其日后发展空间有多大,学生毕业后去了哪里,从事什么行业,近况如何等都一一在案。学校设有专门的校友会办公室,会经常与校友保持联系,了解近况。如果校友在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学校还会动员其他校友以各种方式予以帮助。所有这些,目的就是维持校友对学校的忠诚度,期望校友日后捐资母校。校友初次捐款少一点也没关系,学校也会发证书予以鼓励,目的是让他们事业成功后多捐款。此外,学校还设有校友捐款排行榜,捐款多少一目了然,让校友们自己竞争排名。
学校认为,从学生毕业到能够捐款给母校是一个漫长过程,有时甚至是几十年。时间虽长但不能忽视,要搭建长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即使校友不捐款也没关系,此举也起到广告效应,学校总会有收获。学校的指导思想是用真诚打动校友,超越捐款范畴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
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哈佛等名牌大学校友会的捐赠活动或是其他会员活动,是打入社会精英社交圈,建立与社会各界人脉关系的重要方式。在美国,捐款多少象征着一个人的成功程度和经济能力,也象征着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水准。如果向哈佛大学这样的高校捐出大笔款项,就能够以捐赠者身份跻身该校捐款者大会或校友会等联谊活动,更可以随时寻找或发现新的合作伙伴和商机,大大增加扩大业务的机会,因为这个圈子本身就是社会各界精英人才库,捐款哈佛或其他著名高校并不吃亏,很可能由此又寻得机会赚回更多的钱。
再者,捐款高校可以抵消应缴纳的所得税。美国的这一政策鼓励人们拿出大笔钱捐向高校,既可以免除缴税,又获得了荣誉地位,还有可能继续发大财。
不过,拉胡·乔达哈对记者说,以哈佛大学为主的一些著名高校的确存在“照顾”现象,即上辈人是该校校友,或是上辈人对该学校进行大笔捐款,下辈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享受优先录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这一传统只适用于美国公民,外国学生一律凭分数录取。现在,社会上有人正在推动录取制度改革,建议高校给予那些捐出大笔资金的人推荐权,招生官在录取新生时应优先考虑捐资助学者推荐的新生。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以前的制度在不同程度地松动,如冠名制度、照顾后代制度和指定用途制度等。因此,社会上也出现了对一些企业家捐助美国高校的负面议论,认为他们是在为自己后代进名校“买门票”。
袁德坤教授提到,给美国高校捐款通常是不能提条件的。曾经有一名捐款者向大学提出他捐出的款项要用于某一个用途,大学认为这一条件不能接受,捐多少钱是捐款人的事,而如何使用这笔捐款是学校的事。最后在捐款人父亲的道歉和斡旋下学校才接受了这笔捐款。
美高校针对中国人展开募捐
随着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微博]人数激增且日趋低龄化,很多美国人产生了极为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学生的到来增加了美国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给美国教育带来大笔收入,对美国教育界经费短缺状况是一场及时雨,但另一方面美国也有人认为中国学生即使是自己付全费来留学,实际上还是“占了美国教育的便宜”——前文提到,学生缴纳的学费通常只是学校实际成本的40%。因此,美国许多大学近年来纷纷开展针对中国人的筹款活动,希望“羊毛出在羊身上”。
从实际情况看还是有效果的:耶鲁大学一名中国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就业并经常参加校友联谊活动。2010年他捐出一笔全部数字都为8的巨款给耶鲁大学,并表示是耶鲁大学给他提供了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机会,也是他结识事业上的伙伴、明确人生方向的地方。
香港陈氏兄弟向哈佛捐款与此不同。他们本就是持美国护照的美国公民,更关键的是双方找到了极为恰当的契合点: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亟需经费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而陈氏兄弟破天荒地获得了对该学院的冠名权,真真正正达到了双赢。
实际上,美国高校针对中国开展的筹款活动已经是五花八门。一些大学校友会纷纷举办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借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活动向中国校友和企业家群体募捐。部分美国高校更热衷于与中国各地联合办学,如纽约大学在上海浦东开设了分校,新泽西基恩大学在温州开办分校,就连美国一所中学也与北京某大学附中联合在北京高科技开发区附近开办了美式私立高中。
此类举动在美国产生较大争议,部分大学教授认为在中国建分校对美国高校无益,甚至会淡化美国高校学术自由的魅力。但学校当局心中有数,在中国联合办学除大量聘请美国教授、讲师,使用美国教材,收取高额学费外,更可以瞄准学生家长[微博]和当地企业家,他们是扩大美国高校经费收入的来源,从长远看也是美国高校募捐的真正对象。
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